标普:地方政府向国企提供支持将更具选择性,融资成本上升或预示薄弱国企将违约
来源:标普全球评级
2020年9月15日,“融资成本的分化或表明将有更多薄弱国有企业发生违约”——标普全球评级今日发布的报告《融资成本上升或预示薄弱国企将违约》(Rising Funding Costs May Tip China's Weaker SOEs Into Default)如是表示。
标普全球评级信用分析师李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在受新冠疫情冲击之后逐步回归常态,地方政府在向国有企业提供支持时或将更具选择性。我们认为平均融资成本较高、杠杆率恶化、股权结构不清晰以及业务的政策性作用较低的企业的信用事件风险最高。”
标普的数据表明,国企最新发行的一年期境内债券,其中大约20%的债券票息相较同类国企债券的票息中位数高出100个基点。
李畅表示:“融资分化表明国企的信用风险上升。该趋势下,薄弱国企的融资成本或将上升,其在境内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或受阻。”
自2019年中期,几家广受关注的国企违约,包括天津物产集团和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青海省投)。上个月,天津市房地产信托集团未能偿付境内债券,再次揭示陷入债务困境的天津国企的显著信用风险。
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是政府在向国企提供支持时更具选择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庞大,其政策性重要程度各异。某些类型国企的股权和控股结构不清晰或者与政府股东的关联不明朗(如有限监管)。标普认为上述国企在陷入困境时,其获得政府支持或获得充分支持的可能性很低。此前的信用风险事件即如此,包括今年的北大方正集团和2018年的中国华阳经贸集团有限公司。
未能改善新冠疫情影响下信用指标的国企的信用风险也更高。此次公共健康危机影响了现金流,企业须借贷以填补现金流赤字。即使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如果以债务对EBITDA比率来衡量,国企降低杠杆率的努力也成效甚微。
标普预计各行业将缓慢地全面复苏。对于中国的多数行业而言,信用指标恢复至2019年水平将需长达两年的时间。而汽车、石油天然气及化工行业的复苏或将延续至2023年或以后。
相关研究
- 利率上升或将威胁中国经济复苏进程,2020年8月17日
- 中国逐步完善违约处置体系,2020年7月27日
- 标志性违约预示国企违约将增加,2019年12月11日
- 融资平台发债人面临“未赎回风险”,2019年9月16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
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及图片均选自国家部委、正规公益组织、合法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媒体,均属于非盈利性质,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