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诚徐承远:当前金融机构整体信用风险依然较低,但不同金融机构信用分化在加剧
来源:东方金诚(作者: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 徐承远)
进入2019年以来,国内金融机构没有风险的信仰被打破,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爆出风险事件,中小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加大。我们认为,当前金融机构整体信用风险依然较低,金融债市场的逐渐活跃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扩大投资选择标的,但信用分层的出现,需要对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债券风险多一些关注。
首先,金融债市场活跃度上升。2019年以来,受到政策鼓励以及市场利率下行,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以及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同比大幅增加,而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下滑。
由于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金融债券发行利差保持较低水平。但包商银行被托管事件后,银行间流动性分层。较低信用等级金融债发行利差在年中的时候有所反弹,成为发行利差变化的重要扰动因素。金融债二级市场交投逐渐活跃,商业银行债券到期收益率下行。金融债到期基本实现正常兑付,部分中小行因资本充足性问题而选择不行驶二级资本债赎回权。
从评级调整情况来看,2018年至2019年,金融机构信用等级上调明显减少,部分中小银行和保险公司信用风险持续暴露,下调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盈利及流动性压力较大。
第二,从经营业绩方面看,金融机构整体经营业绩良好。2019年以来,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滑趋势得到一定的缓解。宽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规模增速回升对营收形成正向作用,各类型银行规模扩张速度向行业均值回归,大型银行和农商行增速平稳,城商行扩张速度明显下降。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农商行资产质量明显恶化。在生息资产规模上升、息差收窄以及信用成本增加的综合因素下,预计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速度放缓,或将降至10%左右,但仍处于较好的盈利水平。
对于证券公司,宽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改善,证券市场大幅下跌可能性不大,预计未来或将走好。叠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股权融资和再融资的放开,预计证券公司盈利持续改善,综合性券商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
受益于总保费增长、手续费税改革以及权益市场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人身险行业整体盈利情况较好,预计未来盈利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但税改高基数效应将使其利润增速明显下滑。上市险企代理人团队转型效果不一,导致新单保费增速及新业务价值分化明显,预计2020年分化效应将延续并扩大至中小险企。
第三,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发生系统性风险概率不大。在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预期下,银行业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券商流动性改善,融资成本降低,人身险公司流动性达标的比例进一步提升,仅有3家公司不达标。
另一方面,得益于监管鼓励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融机构资本实力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商业银行通过股东增资、发行资本补充债券以及上市多渠道补充资本,整体资本实力持续增强,资本充足率不断提高。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股东持续增资,并发行资本补充工具,资本实力也在稳步增强,券商整体杠杆水平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则维持在较高水平。
第四,虽然金融机构整体风险很小,但不同金融机构信用分化在加剧。包商银行事件后,城商行和农商行发行利差明显走阔。同业负债、非标投资占比高且经营业绩较差的城商行面临较大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东北、西部、华北、中部省份的部分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仍有上行压力,业务结构调整以及资产质量下滑使得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加大,此类银行资本债券风险值得关注。
随着企业融资环境的改善以及券商资产结构的调整,券商信用风险管理压力将有所缓解,但同业负债较高、股票质押业务风险敞口较高的券商风险仍需关注。
对于人身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团队结构以及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代理人团队不健全、对银保渠道依赖程度过高的险企新单保费和新业务价值将表现不佳,产品结构不合理、短期产品占比过高的险企或将面临高退保率带来的流动性压力,部分投资风格激进的人身险公司经营风险增加,偿付能力承压。
当然,“瑕不掩瑜”,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不能掩盖金融机构整体信用质量提升的趋势。从发债样本的总体来看,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信用质量自2017年以来保持稳步上升态势,证券公司信用质量也在2019年随着经营业绩的改善而实现回升,预计这一趋势在2020年将进一步延续。